每年1-2月轉職季又即將到了, 2025農曆年後大家是不是都磨刀霍霍嘗試新的機會? 我今年也有個人的行動方針, 這篇分享與蒐集關於職涯策略的看法與思考點, 我是屬於決定離職就一定要離職的人, 因為轉職是實現陡峭成長最好的方式。待過幾家公司後, 最大的體悟–沒有絕對好的工作, 適不適合也會受到順序跟時間的影響, 有點像是談戀愛, 是不是最適合的人剛好出現在最適合的時間地點。接下來透過一起覆盤與自省, 好好準備新的開始吧。

什麼是職涯?

職涯,指的是一個人從開始工作到退休的整個職業發展過程。旅程中可能包括了個人的職業選擇、工作經歷、技能發展、成就以及個人目標的實現。在職涯不同階段,每個人可能會面臨各種挑戰和機會。例如,剛進入職場時,可能需要適應新的工作環境,學習專業技能;而在職場中期,則可能需要考慮職位晉升、轉職或進一步深造等問題。這時透過職涯規劃,個人可以盤點興趣、能力和價值觀與現在、未來的適切程度,並制定長期的職業發展目標。

職涯規劃通常包括以下步驟:

為什麼需要職涯策略?

職涯策略就像下一盤棋一樣, 了解自己下棋過程與擁有的資源, 像是玩人生這場遊戲, 比較不會漏掉自己想體驗的關卡。有沒有在每個新年寫下自己新計劃的經驗? 並且將自己已經實現的目標打勾的成就感, 都是做自己職涯規劃得到的收益, 做職涯策略的重點是畫出理想自己的藍圖, 策略細節都是可以調整的, 即便一開始差距很遠都沒有關係, 但當越來越接近, 或是每天更進一步, 這是擁有職涯策略最棒的收穫!

為什麼在職涯策略中,需要好好找精選投遞職缺?

在不了解市場資訊與自身適合職業時,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「海投」的經驗, 我自己也做過幾次, 非常推薦至少人生中要有一次去各個產業面試的探索, 這就跟年輕時, 長輩總是鼓勵我們多看看各個對象, 再慢慢挑, 這種職涯探索真的越早做越好, 越晚確實包袱越重、成本越大, 我算是在30歲以前都非常篤定自己喜歡時尚產業, 其實現在也是, 但產業會變化, 有些產業的毛利較低, 碰到2023年是AI爆發的年度, 能夠以精簡人力做更多的事, 就能取得更大成本優勢, 因此如何在轉換中站在產業前沿是職涯成長的關鍵。

在職涯中段開始, 我們的職涯道路將會越往深處走, 因此評估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成本是重要考量, 每一步也許不能一步登天, 但都應該比上一步更好, 任何轉換過程都有成本, 寧願一開始選好的, 也不要勉強了不適合的條件(比如文化)後再來忍受, 或是害怕錯過這家後的損失。職場真心話是, 當自己是個人才, 有好的累積, 絕對還會有更適合或是下一個機會。

總結下一階段要精選找工作原因有:

  1. 不同的領域知識: 每個產業的難易度、領域背景知識、跟面對的人都很不一樣: 環境真的會影響人, 比如傳統產業重視流程跟文件, 但在AI產業可能日新月異所以沒有既定的流程, 這就可能造成做事方法差異。
  2. 深入職缺研究: 在面試過程中,了解職位是否適合自己至關重要。除了排除明顯不合適的職位外,面試也是評估未來合作可能與更了解自己市場價值的機會。有經驗的求職者能夠識別關鍵細節,確保選擇能夠促進個人成長的職位。
  3. 在職面試 vs 全職面試: 在職求職者在尋找新工作時,可能面臨時間和精力的雙重挑戰。在現有工作的同時參與面試,需要良好的時間管理和專業態度,以確保不影響現有工作的表現。全職面試則較有經濟與時間壓力, 如何長期保持正向積極, 有助於找到理想職缺。

以下本文將整理怎麼決定要找甚麼工作(目標設定)、履歷寫作(第二篇)、如何表達(第三篇)、如何篩選好工作(第四篇)

職涯策略: 我們要找什麼樣的工作

為什麼選擇某家公司工作, 其中一個作法是知道下一份工作要累積的職能條件,

職能條件可以區分為硬實力軟實力,

硬實力指的是透過教育、訓練及認證系統所獲得的技能,通常是具體且可量化的。同時也是一份工作做好不可或缺的技能, 例如,程式語言就是程式設計師的硬實力。軟實力通常指人際互動的能力,或是一份工作的輔助技能, 比如協調談判, 可能較難量化,但對職場成功至關重要。這些能力包括溝通技巧、團隊合作、情緒管理等。

但也有人際互動能力是職業的硬實力, 比如銷售、公關工作, 只要是該職業不可或缺的技能, 稱為硬實力。

第一步是列出有哪些? 目前自己的能力跟可以佐證的實力到哪, 同時希望到達甚麼樣的境界? 硬實力不足的地方能透過什麼方式加強?

第二步將這些能力做五大分類: (1) 知識 (2) 流程 (3) 經驗 (4) 證照 (5) 成果戰功

以專案管理為例,

  1. 掌握專案管理的面向如專案整合、範疇(Scope)、時間、成本、品質、人力資源、溝通、風險、採購和利害關係人管理等。
  2. 理解不同開發流程執行與方法、適用範圍,以便在不同專案中靈活應用。
  1. 流程執行: 可以運作專案啟動、規劃、執行、監控和結束,從開始到結束的end to end 流程。
  2. 文件記錄:提供完整的專案文檔,協助團隊追蹤進度和管理專案知識,為未來專案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訊。
  1. 實際專案操作: 參與XX類型和XX規模的專案,積累實戰經驗,提升問題解決和決策能力。
  2. 跨部門協作: 與XX部門合作,培養溝通協調能力,確保專案順利推進。
  1. 成功案例: 主導或參與的專案成功完成,達成或超越預期XX目標,如提前完成、節省成本或提高品質。 獲得獎項或表揚: 因專案表現優異而獲得公司或業界的認可,提升專業形象和信譽。
  2. 然後記錄下什麼是自己有的, 什麼還找不到案例佐證。

自我練習: 寫下自己在某項技能的五大分類盤點

職涯的水平策略與垂直策略

職涯垂直策略

垂直策略指待在一家或多家企業裡垂直的升遷能力, 通常分為三個階段: 初階員工、初階主管、高階主管。這跟年資無關, 必須要主動培育自己要升遷的條件。


初階員工的重點是執行力、自學力、專業力

執行力跟專業力都是推動成果的必要條件。而自學力是從職場或自身主動學習, 但在面試中強調自己會學是不是一件好事? 首先我們要先看自學能力的用處, 願意學習雖然是個好態度, 但對很多封閉性的產業比較不討好, 他們會更希望看到符合自己企業形象的即戰力。但對知識變動性大的產業是加分的, 如科技業、工程師。知識變化穩定的產業如純行銷, 公關, 價值主要在經驗累積, 就需要即戰力。

初階主管三大要點

這邊分享一個Tips, 是透過社群分享或組織相關社群, 去累積帶領初階人員的經驗與能力

高階主管

職涯水平策略

在職場上,水平策略指的是在同一層級上,透過擴展或多元化業務來增強競爭優勢的策略。對於有意創業或成為企業合夥人的專業人士而言,採取水平策略有助於累積跨領域的能力與經驗。透過在產品研發、領導管理、業務銷售、數位行銷和客戶服務等五大面向的學習與實踐,可以建立全面的商業知識體系。

舉例可以在產品研發中學習如何將創意轉化為實際產品;在領導管理中,培養團隊協作和決策能力;在業務銷售中,掌握市場推廣和客戶關係管理技巧;在數位行銷中,了解線上行銷策略和工具的運用;在客戶服務中,提升解決問題和滿足客戶需求的能力。

透過水平策略累積,可以在各個領域中獲得基本知識,並學會如何與不同專業的夥伴協作,共同達成商業目標。

所有的策略都來自於”高目標”, 理想的目標是激發目標設定的動力

這是我在上孫治華老師覺得很被觸動的一句話, 做設定的時候有沒有一個最好的目標, 能讓你義無反顧的努力? 其實是職涯策略很重要的起點。

即便現在理想的企業與自己有一定的落差, 但透過知道落差在哪裡, 能不能補足? 其實目標設定就是不在理想下妥協, 讓自己距離理想目標靠近的過程。

自我練習: 寫下三間你的理想企業, 它們吸引你的地方跟合適的職缺是什麼?